2018北京天桥“公共艺术引导街区再生”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2018-10-08 00:00

金秋艳阳,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喜迎双节之际。由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天桥衡融投资有限公司指导,思朴(北京)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东方上美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公共艺术引导街区再生”国际高峰论坛于9月28日下午在天桥艺术大厦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办,论坛期间慧矩平台、思朴设计、北京央美公共艺术院的公共设计展览将对公众开放至2018年10月2号。

 

此次国际论坛是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共生的天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共艺术引导街区再生"为论坛主题,围绕艺术都市、公共景观、宜居生活、街区活化、产业重塑等议题,对天桥演艺区的公共空间进行品质和内容的提升开展多专业、多学科研究和探讨。

天桥盛世集团领导与专家在天桥艺术大厦天台合影留念

欢迎致辞及颁发聘书

 
 
 

 

论坛由思朴设计副总裁蔡斌主持,北京天桥盛世投资董事长安朝晖致欢迎词,来自天桥演艺区指挥部、北京天桥盛世投资公司、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为王中、李凤禹、刘东云、Manuela Lietti、宋志生、闫明6位专家颁发了聘期为三年的天桥演艺区设计智库专家委员聘书

天桥盛世集团董事长安朝晖致开幕词

天桥盛世集团聘请专家顾问证书仪式合影

 

学术论坛

 
 
 

 

来自北京天桥演艺区指挥部、北京天桥盛世投资公司、天桥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国际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知名的公共空间设计方面的顶级专家包括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思朴设计创始人李凤禹、意大利独立艺术家和策展人Manuela Lietti、北京林业大学刘东云教授、美国 Land vision 景观事务所创始人容欢女士、 清华大学建筑院六所宋志生主任、原著景观合伙人闫明先生、北京林业大学崔柳副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采取主题演讲、问题解答、圆桌会议、成果分享等公共参与的形式,旨在开拓思路、汇聚智慧,为天桥演艺区高端产业发展、新文态搭建、宜居社区营造、形象魅力提升等战略发展赋予新动能。

王中   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

 

王中院长以“艺术创造 文化城市”为主题,深入解析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其激发天桥地区活力的重要意义。而提到艺术,以往我们往往会关注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忽略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为城市所带来的贡献,其弥补了大量的城市消极空间,公共艺术的可利用性和参与性是至关重要的。

刘东云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刘东云教授以实践案例讲解微公共空间的场所设计”,刘教授的工作是涉及到“公共空间”领域最密切的,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在不同空间、不同维度的景观为城市所带来的提升和改变。

 

Manuela Lietti    意大利独立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

 

Manuela女士从艺术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现状,及天桥地区原有特色面临的现有挑战,对于现今中国城市特征的千篇一律以“老城的升级和未来”为主题,对比讲解分析,提出了通过理性、系统化、科学的规划保留老城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最?限度地发挥老城的艺术特质——老城有可能是?座露天美术馆。 

宋志生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生态中心副主任

 

宋志生副主任则以“传统街区绿色更新途径与实践”为主题,阐述了传统街区更新谋求人与自然、古与今、强与弱、保守与激进的和谐共生。着重讲述了绿色更新作为一种催化和媒介对传统街区存量更新起到重要的提质作用。它聚焦于自然生态修复、改良城市微气候、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可持续性生态设计,同功能修补性设计一起组成了传统街区更新的核心内涵。

闫明   原筑景观合伙人及建筑设计总监

 

闫明先生从建筑和景观的角度讲述“城市界面与天桥复兴”,天桥在未来的更新中,应该避免建筑界面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街道沿街各个方位都应形成友好的界面,要服务于所围合的空间,应该鼓励沟通和交流。

 

圆桌论坛

 
 
 

 

与会专家分别就公共艺术塑造街区文化灵魂、改善公共领域的环境品质、提高绿色生态宜居性、城市界面和活力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和充满交互性的圆桌问题互答,为现场80位听众呈现了精彩纷呈、理性客观、充满睿智的观点和实践建议,旨在探索建成富有本地特色的人民天桥、世界舞台的城市愿景,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和承载北京国际文化交往中心的职能增光添色。

圆桌论坛

国际专家容欢女士发言

崔柳副教授发言

观众提问

热情观众

 

论坛结束致辞

 
 

“智慧催化创新”“设计营造情境”“艺术传承遗产”本次论坛在策划人李凤禹先生简练的论坛总结后圆满结束。

 

李凤禹   思朴设计创始人

 


 

媒体专访 ]

 

凤凰网记者:您倡导的公共艺术引领城市创新,请问在首都中轴线上的天桥演艺区如何有序开展?

 

王中院长:北京城是地球表面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中轴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群,天桥不仅坐落在这个世界遗产的轴线上,它还在历史的轴线上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从空间布局上,这个具有民间演艺历史的场所,要规划好人的尺度问题,方便人们生活和休闲;其次要让天桥的表情更友善、故事更动人,这一点更重要,通过营造好的故事,让天桥居民引以为傲,更加有认同感。

 

光明网记者:公共艺术进社区如何通过公共参与来实现?

 

王中院长:公共艺术和公共艺术品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强调背后的文化生长性,对社区具有激活作用,让社区更具活力。比如南锣鼓巷的地铁站的三米高和二十米长的墙面,我采用了四千多个八公分见方的琉璃块,采集了老北京人的个体故事,最后汇成了老百姓的集体记忆。公共艺术不只是艺术作品,它还是社会话题、媒体关注、市民互动等构成的文化生态链。

  

凤凰网记者:请从国际艺术家的角度为天桥演艺区建成世界文化舞台提出几点建议?

 

Manuela Lietti女士:天桥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表演、有胡同人、有游客,非常丰富的地区,我个人觉得天桥未来能是一个露天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美术馆,这个美术馆包括各种各样的艺术,有公共艺术、有表演、有行为艺术、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引起更多的人关注。

 

光明网记者:公共艺术的评判和选择标准如何确定?

 

Manuela Lietti女士:我认为不要强调公共艺术的艺术性,而是考虑和观众如何互动和联系,让它成为城市化生活的一部分。

  

凤凰网记者:天桥演艺区的城市风貌设计如何结合北京总体战略要求并彰显天桥特色?

 

李凤禹教授:天桥演义区在新的北京市总体规划中的定位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天桥是北京市文化的一张重要的名片,也是北京文化生活重要的载体。天桥是人民的天桥,在未来城市设计中,天桥是一个宜居的人民城市。我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展开,首先增加可步行的绿道生态系统;第二点创造适合人行走的街道,有文化的活动和生活的气息,有现代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印记;第三点做更多的点状的口袋公园,人们在公园里相遇、玩耍、交流、创造;第四点突出珍水城市的特点,让水进入到街道、公园、广场中去;最后一点希望有更多的公共活动,让空间成为人民的空间,包括本地人、市民、国际游客。有了人,天桥国际交往的角色也就出现了,就能成为世界的文化舞台。

 

光明网记者:公共艺术的国际化和本地特色如何平衡与协调?

 

李凤禹教授:公共艺术是没有界限的,是有不同的风格。我认为本地化的公共艺术,更多的是来自于历史、生活、文化传承,而公共艺术国际化是吸引外部的内容和要素,让文化和艺术碰撞出新的火花。一个地区公共艺术的本地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相克相生的,通过不断的汲取国际化新鲜的血液,让本地的文化和灵魂更好的生长和创新,反馈到城市生活中去。

 

天桥共生,设计引领!

思朴(北京)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70号           京ICP备1402718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