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文筑境—思朴天大学术讲座
四月,是欣赏海棠最好的季节。月中,海堂季尾,百年天大,积淀深厚人文底蕴的顶级学术殿堂,在春日暖阳和杨柳风中,笃定而悠然…..
[ 图片来自天大官网 ]
[ 天津大学正门 ]
在大美风景中, 思朴设计(SPD)走进天大建筑学院场脉报告厅,为院校师生带来一场关于“公共艺术”、关于“公共空间”、关于“人文情景”的思想盛宴。
[ 讲座会场 ]
思朴设计(SPD)创始人李凤禹先生和景观设计总监李文玺先生从后工业时代城市生活的人本需求出发,提出“艺术都市主义”的概念和艺术都市营造设计方法,并提出营造有品质、有温度的美好公共空间的具体评估标准。
[ 思朴设计创始人 李凤禹先生 ]
[ 思朴设计景观设计总监 李文玺先生 ]
[ 艺术都市主义 ]
通过艺术化思维和艺术导向的城市设计(AUD)对城市现有空间的解构和重建,通多元化公共艺术激活消极和低效的城市空间,创造为人服务的包容性的有温度、有情感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和场 所,彰显城市品格和文化魅力,激发城市的创新性思维,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 艺术都市主义的街道活化 - [ 雄安城市家具设计 ] " 品质艺术之都的公共触点 "
作为世界关注的新城建设实践。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应该借助传感器成为为人服务、信息传递的智慧网络,精心设计的城市家具将成为具有感知和交互的“未来触点”,触发交往;触发情感;触发想象;触发创造。城市家具要从单纯的市政设施转变为艺术个性、智慧互联、人文场所、交往触媒、循环永续等维度的系统设计,通过公共艺术、儿童友好、智能化三原融合构建精彩纷呈的公共空间序列。城市家具拉近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城市家具应为人而设计,公共空间应营造精彩纷呈特色化场所。
[ 城市家具应为人而设计 ]
[ 三原共融 ]
[ 智能交互的健康天地 ]
- 艺术激活消极低效的城市环境 - [ 减河综合能源利用中心 ] 污水处理厂的“转身”
污水处理厂等市场基础设施往往因其功能性质而成为城市的消极空间。面向未来,在公共艺术介入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引领下,原本消极的市政空间被生动激活,变身为功能复合、空间融合的高效资源利用城市示范空间。
规划设计后的污水处理厂地下为融合污水处理、初期雨水处理、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沼气发电、污水源热泵等多项功能的综合污水处理厂;地上为结合生态保育、智慧展示、科普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项功能的复合高品质公共空间。污水处理厂“转身”后成为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构建生态共生的资源循环体,市政设施兼顾城市公共活动的综合体。 [ 综合能源循环利用 ]
[ 灵动且秩序的空间序列 ]
[ 地下污水处理厂科普参观 ]
- 艺术重构工业文明遗产 - [ 神木大柳塔世界煤炭博览园 ] 从“地心”到“星空”
资源衰退枯竭型城市的再生,是世界范围内的难点和焦点。
大柳塔镇作为陕西乃至中国的特色煤矿资源型特色小城镇镇,地处陕蒙交界、神木市北部,是陕西省四个镇级市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正面临产业转型的镇痛和迷茫。
思朴设计团队从区域出发,战略策划项目煤炭主题公园。在保留超尺度的矿坑地貌基础上,塑造从矿坑地心到地面,颂赞煤炭文化,融合工业文明遗产和地域文化精华的独特的文旅体验地。
[ 现状矿坑地貌 ]
[ 地心主题乐园 ]
[ 低线时光隧道 ]
- 艺术设计再生人文遗产景观 - [ 青蓝桥艺术改造方案设计 ] “BRIDGE TO STAGE”
一座因为年久失修和阻洪而即将被拆除的桥梁,蕴藏了40多年的感人师生回忆。 思朴设计(SPD)克服决策、工程力学等多方面的难题,从青蓝桥到人文舞台,保护并再生黄山脚下人文小城的温情记忆。创造了让人难以望怀的人文遗产景观。
公共空间的环境营造不仅仅是营造“看得见”的物质空间,更应为使用者创造有情感、有温度的心灵场所。
河流见证了桥梁的诞生,艺术再生的桥梁传承城市人文精神。
[ 艺术改造过程 ]
[ 建成效果 ]
学术讲座由天大建筑学院张春彦副院长和环境设计系主任赵伟副教授主持,历时2个小时,生动的内容让在座师生目不暇接,倍受启发。在互动问答环节,天大师生和思朴设计(SPD)就公共空间营造规划、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对话和深入探讨。
[ 讲座现场师生专注聆听 ]
在数据化、智能化的未来时代,作为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载体,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需要公共艺术的引导环境设计来最大限度地展现生态美、社会美、文化美,创造高品质充满魅力人文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