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 “创 · 实” 沙龙顺利召开
11月7日下午,在立冬节气悄然而至和APEC即将开幕之际,由《人居环境》杂志和思朴国际共同举办半的新型城镇化凝聚智慧之“创.实”沙龙在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顺利召开。来自政府、投资、产业、公益、、学术、地方等12位嘉宾和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分享了他们在产业发展、物权保护、基础设施、村镇建设等方面的观点和建议。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以改革为动力,创新为源泉的长期艰巨事业
与会嘉宾和地方领导共同认识到中国广大村镇地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农产品和生态保障;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国内范围内软着陆提供了巨大缓冲;但长期对农村的政策、技术、市场、管理偏见严重制约了村镇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当前面临着空心化、破碎化、边缘化等切实问题,需要在土地政策制度、物权保护、基本福利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改革,避免城市管理模式、投资开发方式对村镇地区进行毁灭性规划和资源掠夺;一定要坚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公共监督的新型社会治理方式和新的规划设计、产业绩效技术标准来进行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认真研究,积极听取当地人的意见、吸收当地人民参与到规划和决策过程中来,坚持底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的呼应与创新,立足地方特色,实事求是,保证目标、路径和行动的协调和有序。
新型城镇化需要在保护与发展、政策与市场、公益与互助等方面不断尝试以积累中国经验
新型城镇化通过对欧洲/日本/台湾等地区的实践经验剖析以及洛阳市新型城镇化遇到的的切实问题,一致认为强制上楼、没有产业发展的城镇化是水中花镜中月,只有通过以农业为龙头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保护当地人的利益、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才能实现协同发展;其次,要鼓励农民互助组织改变松散的社会结构、共树信心和正能量,积极表达诉求与协作条件,降低和避免强势的政府行为和过度市场行为的冲击;第三,引入NGO/NPO等社会公益力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本地产业的集聚和增长,内外结合,通过产业发展、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拉动消费,不断改善教育医疗、市政基础设施等人居环境;通过自身的造血机能和组织更新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新型城镇化需要在理想与现实、空间和时间、分工和协作的改善中实现成效
新型城镇化目前在政治、学术和实业界的讨论热烈,但是来自基层的声音微弱而匮乏。本次沙龙由于基层领导的介入,令与会者认识到新型城镇化需要在理想和现实、空间和时间的合理渗透、分工和协作等方面深入探索。今后,社会各界只有深入基层、探访问题、对症开方、持续关注此才能在新型城镇化大潮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在提升和改进之中不断发展。
最后,思朴国际总裁李凤禹先生向所有参会嘉宾出了1.5+1.10的温暖乡情计划,即每年探访一个省,牵手5个村庄;每个村制定一份多规合一的规划发展纲要,大家共同扶持十年的长久倡议。当即得到了嘉宾和地方领导的热烈响应。
新型城镇化,在路上;在基层;在思考中;在创新中;在行动和完善中蜕变。